当实验室有了精确的移液器和高质量吸头,此时提升移液技术就更为关键了。如果操作不当有时候会严重影响分液精度,导致重大问题和无法再现的结果。如何更好的使用移液器,一起看看吧。
根据不同的液体选用合适的操作方法,将有助于液体转移的精准操作。手动精密可调移液器,活塞推杆分成两挡,即推出挡和过推挡,通常我们称之为第一挡和第二挡。
适合于水作为溶剂的液体,或者密度接近于水的液体。该种方法也可以称为“吸一打二”。
将枪头浸入要转移液体中(按照试验目的调整浸入深度),释放活塞,吸入液体;
使吸头离开液体并轻触容器边缘以去除外壁多余液体,将枪头转入接收容器中;
适用于有一定粘度和有泡沫的液体,可避免样品飞溅、起泡或形成气泡。第二挡吸入液体,在第一挡推出液体,液体转移后会有一部分液体残留在枪头中。该种方法也可以称为“吸二打一”。
将枪头浸入要转移液体中(按照试验目的调整浸入深度),释放活塞,吸入液体;
使吸头离开液体并轻触容器边缘以去除外壁多余液体,将枪头转入接收容器中;
平稳按下活塞推到第一挡,得到预设移液体积(吸头上会残留一些液体并不应分配至接收容器);
在做丁酸梭菌产品稀释时,前三个稀释梯度的液体有一定的粘度,需采用反向移液,后续的稀释梯度可采用正向移液。
2装配吸头时,不可用移液器反复撞击吸头,应左右轻转旋转上紧吸头;
3枪头要与移液器匹配,枪头吸取液体时,不可有漏液、滴液,不可挂壁;
6枪头内含有未打出的液体时,移液枪要垂直挂在移液器支架上;
7移取过程中如发生“弹枪倒吸”的情况,要清洁、消毒后重新校枪;
科研是个手艺活,养细胞、上流式、抽基因、做 qPCR、跑电泳、测序......每一道工序都很精细,日复一日的训练让你把流式细胞仪、qPCR 仪、测序仪这些精密仪器了解得透透的。但即使是科研老鸟,还是可能会栽在实验室最简单的操作上,那就是移液。
移液操作几乎贯穿在所有实验过程中,错误的移液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导致实验失败!不仅费钱费时,还会浪费样品,且很有可能错过率先发布研究成果的机会。面对不同的样本和实验需求,我该怎么选择适合的移液器?怎么正确高效地进行移液操作?有哪些小细节是容易忽略的?
由大到小设定量程。将齿轮转动大于目标量程 1/3 圈,调低至设定的目标量程,每次以相同方向调节各个量程。
正确浸入角度如下,并且在吸液之后,保持吸头浸入至少 1 秒钟。
三种技巧:沿侧壁(touch off);在液面上方;浸入液体。
润洗可以为每次移液提供了相同的接触表面。将样品吸入吸头,然后重新排液至储液槽内或者废弃。
● 选择重量较轻的移液器,避免长时间移液手臂酸痛;
● 选择活塞作用力/退吸头力/量程调节操作力轻的移液器,减小拇指负担。
多道移液器:在与孔板配套使用时,可使重复性操作减少 8 倍或者 12 倍
电动移液器:诸如连续分液之类的高级功能,可实现半自动化操作
电动多道移液器:当使用具有连续分液模式的电动多道移液器时,可减少更多的重复性操作。
间距可调移液器:在孔板、管和其他容器之间传输多个样品时,通过减少至多 98% 的移液步骤加速工作流程。
外置活塞移液器:对于有机溶剂、黏性样品、高温样品等复杂样品,外置活塞移液器可保证移液精度。
由于其原理是空气压强差完成移液的,需要掌握这些移液小窍门。
在浸没过程中,尽量将移液器垂直于液面,最好是 90 度。吸液时移液器的倾斜角度越大,吸头中液体的流体静力压越低,吸液体积越大。
通过选择小体积空气柱的移液器和吸头组合来减少误差。与1000 μL 移液器相比,使用 100 μL 移液器移取 100 μL 的体积会更准确。
在保证不会吸入空气的前提下,吸头应尽量浸没得浅一些。要吸取液体,吸头只应浸入液体数毫米。
为了提高准确度,在移液之前,应通过多次吸取和排出液体对移液吸头进行预湿。将吸头至少预湿三次,以平衡空气和液体。根据液体类型和体积,可能需要完成多次预润湿操作。
应缓慢、均匀地吸液。根据液体类型和体积,应等待 1 至 3 秒,让液体完全吸入吸头。放液时,吸头应紧贴容器壁,以便借助液体的粘附力将吸头完全排空。
在外置活塞式移液系统中,活塞与吸头集成,直接与液体接触。相较于气体活塞式移液器,液体的流动特性以及和吸头表面的润湿特性不会影响移液精准度。因此,这种系统适合于处理具有难以处理的液体和应用。比如处理挥发性、高粘度或高密度的液体、热或冷液体以及危险液体等。
另外,外置活塞式移液器由于没有空气柱,移液结果不受移液环境和操作技巧的影响,科研人员可不需任何技巧轻松的完成精准移液。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