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小伙伴的车内放了一瓶正丁醇,然而一个不小心碎在了车里,因整个车内弥漫着正丁醇刺鼻的味道,当晚上赶紧去洗了车,正丁醇和乙醇不同,微溶于水,所以洗车并没有什么效果,味道依然极不友好。
第二天正值2019年济南的第一场雪,小伙伴开着所有窗一路飞驰去上班,别人还以为这孩子是见到雪激动的?!殊不知是车内多碳醇你的味道挥之不去。。。此时悲催的事发生了,由于空调开的太高,挥发出来的正丁醇估计达到了闪点(正丁醇闪点:闭口35℃,开口40℃),车内瞬间起火了,小伙伴的手被烧伤了。。。。。。
受伤的手指,惨烈的现场,都在告诉我们面对安全问题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了解、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和事故处理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往事历历在目,由危险化学引发的安全事故不在少数,身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我们对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使用和储存更是要优于常人,这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存储、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执行。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根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式通则》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以下16大类。
1.爆炸物
包括爆炸物质(本身能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该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使他们不放出气体。
2.易燃气体
在20℃和101.3kPa时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3.易燃气溶胶
指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气溶胶喷雾。
4.氧化性气体
通过提供氧气和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5.压力气体
压力≥200kpa装入储器的气体,包括液化气体或冷冻气体。
6.易燃液体
闪点≤93℃的液体。
7.易燃固体
容易燃烧或通过摩擦有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
8.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没有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这类物质如果其组分可以爆炸,应视其为爆炸品。
9.自燃液体
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液体。
10.自燃固体
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固体。
11.自热物质
发火液体或固体以外,与空气反应不需要能源供应就能够自己发热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或混合物;这类物质或混合物与发火液体或固体不同,因为这类物质只有数量很大(公斤级)并经过长时间(几小时或几天)才会燃烧。
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
通过与水作用,容易具有自燃性或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固态或液态物质或混合物。
13.氧化性液体
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
14.氧化性固体
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
15.有机过氧化物
含有—O—O—结构的有机物质,具有热不稳定,且可能易于爆照、燃烧等。
16.腐蚀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
通过化学作用显著损坏或损坏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
剧毒化学品是指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含农药)和天然毒素。
其毒性的大鼠实验判定界限为:经口半致死量(LD50)≤50mg/kg,或经皮LD50≤200mg/kg,吸入LD50≤500×10-6(气体)或2.0mg/L(蒸汽)或0.5mg/L(尘、雾)。剧毒化学品必然是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和易制爆化学品是根据近十几年来各类违法犯罪形式的变化而规范出来的。监控化学品是为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而制定的。
危险品化学的防护措施
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而发生中毒现象。规范的预防措施如下:
1管理措施
一切化学品瓶要贴有标签,剧毒药品的使用和保管都必须严格执行“五双”的制度管理(保管是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双本账,双门,双锁;使用时双人申请;双人审批;双人使用,双人称量;双人复核)。毒性物质撒落时,应立即全部收集起来,并尽可能用冲洗、中和、稀释、消毒灯方法把毒物消除。
2使用措施
(1)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汽
若使用某些有毒的气体和蒸汽,如CO、NO2、H2S、SO2、SO3、CL2、Br2、HCL、HF、浓硝酸、浓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2)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
使用毒品时要用药匙、量器外必须带橡胶手套、试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禁止口吸移液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应用手向鼻扇动少量气体。正确操作示范如下图:
3.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室经常会发生液体化学品溅泼、硬物飞入、激光辐射、试剂挥发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个人防护。
手部防护:
实验室中,手套的常见作用有:防滑(麻面)、隔热、防机械损伤、养护(无粉)以及防化学腐蚀。防护手套按材质可分为:天然乳胶、丁腈橡胶、天然橡胶、PVC(聚氯乙烯)、PVA(表面为聚乙烯醇涂层)、氯丁橡胶、丁基橡胶、皮革、布等。
天然乳胶:
应用与优点:优异的防滑抓握性和良好的隔热性,适用于无油环境。对于水基化学品,如醇类,酸、碱水溶液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舒适富有弹性,抗撕裂、刺穿、磨损和切割性能好。
缺点:对有机溶剂防护性能不好,不耐油;少量人群对乳胶蛋白过敏不可使用。
丁腈橡胶:
应用与优点:是实验室里最为常见、必备的手套,能防止油脂(包括动物脂肪)、二甲苯、聚乙烯以及脂肪族溶剂的侵蚀,防渗水性,能抵抗酸、碱、酒精溶剂,灵活性、敏感性佳,具有耐磨性高、耐热性好、表面化学残留低等优点。
缺点:对很多酮类、芳香族化学品的防护性能较差,不能用于高温作业场所,也不能作为绝缘手套使用。
注:在操作硝酸等强氧化剂时穿戴丁腈手套是比较危险的,丁腈橡胶会在接触氧化性试剂的过程中被氧化,甚至导致燃烧。
天然橡胶:
应用与优点:可用于清洗实验器皿、器械时使用。能对碱类、醇类以及多种化学稀释水溶液(如稀酸和稀碱)提供有效防护,能较好防止醛和酮的渗透。
缺点:对油脂和有机化合物的防护性较差,使用手套后,操作性不佳。
PVC:
应用与优点:防化学腐蚀能力强,对大量水溶性化学物质具有防护作用,如:酸、碱、胺、过氧化物等。
缺点:不能防护有机溶剂。许多有机溶剂会使手套中增塑剂溶出,导致化学物质快速渗透;使用温度过高时,手套高温分解产生的氯乙烯(VCM)有毒。
PVA:
应用与优点:有良好的耐化学、耐划破、耐磨损性,能对多种有机化学品提供高水平的防护,如脂肪族、芳香烃、氯化溶剂、碳氟化合物和大多数酮(丙酮除外)、酯类以及醚类等。
缺点:当接触到水时会很快分解,切勿在水或水基溶液中使用。
氯丁橡胶:
应用与优点:在化学和石油化工行业应用广泛,对于石油化工产品、润滑剂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对酸、碱、烃、醇、酚等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缺点:耐寒性差,不宜低温使用。
丁基橡胶:
应用与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处理有毒物质,可用于丙酮、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等的防护;对强氧化性浓酸以外的酸、氧化—还原溶液均有极好的抗耐性。
缺点:对于非极性溶剂的防护性较差。
布:
应用:可用于器皿加热等操作过程中,可防中、低等机械磨损,加厚的可用于防热、抗寒。
缺点:仅用于一般性防护,不能用于化学防护。
皮革:
应用与优点: 适用于液氮操作、焊接作业等场合,对冷、热、火花飞溅、磨损、割、刺穿可进行一般性防护,防机械磨损性能较好。厚皮可防热,外层镀铝后可防高温及热辐射。
缺点:仅用于一般性防护,不能用于化学防护。
常见手套耐抗化学品的种类:
手套材质 化学品 |
氯丁橡胶 |
PVC |
PVA |
天然橡胶 |
丁腈橡胶 |
苛性碱 |
S |
S |
NR |
S |
S |
无机酸 |
S |
S |
NR |
S* |
S* |
有机酸 |
S |
S |
NR |
S |
S |
醇类 |
S |
S |
NR |
S |
S |
酮类 |
S |
NR |
NR |
S |
NR |
酯类 |
F |
NR |
S |
NR |
F |
氯化溶剂 |
F |
F |
S |
NR |
F |
石油衍生溶剂 |
F |
F |
S |
NR |
F |
甲醛 |
S |
S |
NR |
S |
S |
丙烯 |
S |
S |
NR |
S |
S |
二硫化碳 |
NR |
NR |
S |
NR |
F |
S:适合
F:普通,提供最低程度但足够的防护,但不宜与该化学品作长时间的接触
NR:不建议使用
S*:不适用于高浓度的硝酸或硫酸
注:在选择耐抗化学品的手套时,应参照制造商的建议,尤以穿戴手套的手需要进入化学品为然。
无菌手套的正确佩戴和除脱方式:
选取尺码合适的手套,打开手套包,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注:没有戴无菌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套口的向外翻折部分,不能碰到手套的外表面。以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折内面,将手套戴好。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碰另一只手的皮肤。将手套翻折部翻回实验服袖口。
用一只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废物容器内。
面部防护:
实验人员需针对潜在的危害性质(和风险程度)选择适合的眼面部防护用具。
功能
|
产品选择要求
|
物理性能
|
抗冲击性能,防高速颗粒冲击性能
|
光学性能
|
优良的透光率,屈亮度,棱镜度等;达到光学要求,如过滤紫外线,抵御强光,焊接等
|
化学防护
|
耐腐蚀性能
|
涂层
|
防雾涂层,防刮擦涂层
|
佩戴舒适
|
贴合脸部,对鼻子,耳部或鬓角的负担较小
|
护目用具选择要点:
①选择护目用具时首先要决定危害是液体化学品、粉尘或是飞来的碎片。根据伤害的种类或范围选择相应的防护产品。
②耐冲击的护目用具不能防止化学品溅入眼睛。
③根据有害光线的种类选择防辐射护目用具时首先要决定强光和辐射的特性,波长和强度,例如是紫外光,可见光线或红外线的强度。选择不同的保护镜片,不适当的护目用具是不能保护眼睛的。
④根据工作性质和环境的特性选择不同配件和涂层。
眼面部防护用具的种类:
A、安全护目眼镜
实验人员应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使用场合选择适合的安全护目眼镜。
①安全镜片不易破裂,可抵御冲击和高温。
②含侧面防护挡片以预防飞来物从侧旁过来。
③适合用于颗粒、飞碎屑及飞碎片冲击保护。
④佩有滤光镜的眼镜可以防止强光、UV等危害。
⑤无法防护液体状污染物。
B、贴合舒适型安全防护眼镜
①长时间佩戴舒适感较佳并且佩戴稳定性较好。
②镜腿及鼻夹可自调节,适合不同使用者。
③聚碳酸酯镜片,可吸收99.99%UVA&UVB。
C、眼罩(护目镜)
①紧接面部保护眼睛。
②提供比眼镜更好的防护。
D、舒适型防化学护目镜
①间接通风口设计,防雾涂层,有效防止起雾及液体喷溅。
②柔软的面框和鼻垫,可调节头带,视野极佳,更舒适。
③聚碳酸酯镜片,有效防护冲击危害,阻隔99%紫外线。
E、防化学护目镜
①间接通风口设计,带防雾涂层,有效防止起雾及液体喷溅。
②头带可调节,可与近视眼镜一起使用,佩戴舒适。
③聚碳酸酯镜片,有效防护冲击危害,阻隔99%紫外线。
F、防护面罩/面盾/面屏
面罩可提供对眼睛及脸部、及喉部前方的保护。通常抵御的危害有:
①容器带压下的操作
②飞物、碎屑、颗粒冲击
③(化学品)液体溅泼,飞溅接触
④可连有滤光镜和防火花(热)的面罩,如金属熔融
G、激光用防护用品的选择
激光系统中所用的激光很容易对处于光路中的操作人员造成伤害。而激光用防护用品则可防御过强的紫外线等辐射线对眼睛的危害,包括激光防护眼镜和激光防护眼罩。两个主要的要求:所需要过滤的激光波长;适当的光学密度。
身体防护:
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健在皮肤上的药品,这样会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实验室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4.急救措施
中毒时必须急救中毒者,应根据化学药品的毒性特点、中毒途径和中毒成都采取相应措施。救治精油呼吸道吸入而中毒者,应立刻吧中毒者一道新鲜空气中,救治由于皮肤吸收而中毒者,应序曲脱去污染的衣物,大量流动轻吹冲洗;救治因误服吞咽而中毒者,常采用催吐、洗胃、倾泻、药物解毒等方法,一切患者应请医生治疗。救护者,必须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中毒现场必须戴防毒面具或供氧式防毒面具。
预防火灾和爆炸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预防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挥发性有机药品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场地。
2、H2、C2H2、C2H4O等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会生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机会爆炸。因此当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应严禁使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使用易燃液体时应禁用明火、电炉直接加热,在蒸馏可燃性物质时,必须要有蒸汽冷凝装置或合适的尾气排放装置。
3、废溶剂严禁倒入废液缸,应倒入回收瓶内在集中处理;对于易发生自燃的物质(如加氢反应用的催化剂雷尼镍)及沾有它们的滤纸,不能随意丢弃,以免形成新的火源,引起火灾。
扬子医药化工加氢车间1号氢化釜撤催化剂(雷尼镍)作业过程中因工人违规操作发生闪爆事故,造成一人当场死亡。
4、金属钠严禁与水接触,浸放于液体石蜡、矿物油和苯系物中密封保存,大量通常储存在铁桶中充氩气密封保存。废钠通常用醇类销毁,甲醇和乙醇的沸点相对较低,用异丙醇或丁醇更加,泡到钠消失,并且没有气泡为止。
5、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6、严禁吧氧化剂与可燃物仪器研磨,不能在纸上称量过氧化物和强氧化剂。
7、使用爆炸性药物,如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高氯酸及其盐、过氧化氢等要避免撞击、强烈震荡和摩擦;当实验中有高氯酸蒸汽产生时,应避免同时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蒸汽存在。
8、乙醚、异丙醚、丁醚、甲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物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形成危险性过氧化物,受热、撞击时可产生极强烈的爆炸。因此在进行回流或加热之前,应检查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如有,应先除去过氧化物,方可使用。
9、灭火器及其使用范围:
灭火器类型 |
成分 |
适用范围 |
酸碱式 |
H2SO4和 NaHSO4 |
费有泪和电器引起的一切初期火灾 |
泡妹灭火器 |
AL2(SO4)3和NaHCO3 |
油类起火 |
CO2灭火器 |
液态CO2 |
电气设备、小范围油类及忌水化学物品的失火 |
干粉灭火器 |
NaHCO3、硬脂酸镁、云母粉、滑石粉等 |
油类、可燃性气体、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文件和雨水易燃物品的初期火灾 |
1211灭火器 |
CF2CLBr液化气体 |
特别适用于油类、有机溶剂、精密仪器、高压设备的失火 |
水系灭火器 |
水 |
可燃固体(A类)可燃油类(B类)可燃气体(C类)及1000V以下带电设备的初期灭火 |
灭火弹 |
超细干粉(或砂石)灭火器 |
几乎所有类型,尤其是大面积火灾 |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实验室人员对安全防护的认知不足,凭经验,或平时的不良习惯或违规操作,或遇紧急情况时处理能力不足等造成。因此,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小伙伴们也要自己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与安全意识,开心的实验,幸福的生活。
展源
何发
加载更多